石场苗族节日和赶苗场的历史资料

刘彭

文章最后更新时间:2023年02月18日已超过643天没有更新。

曾经每年古历二月初三和七月初三,川黔边界各民族同胞都要到石场来赶苗族节日场。除本县各区之外,还有遵义、仁怀、大方以及四川古蔺等两省、三专区、五县的各民族同胞。每逢节日场期,赶场群众数以万计,人山人海,笙箫喧天,热闹非常。因为是苗族的节日场,所以习惯称为赶“苗场”。

这个苗族节日场是怎样产生的呢?历来史无详备,民间传说不一。为了弄清历史真相,我县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的熊桂昌同志对此作过专题调查。

22174531_1371435099860_mthumb.jpg

早在清嘉庆初年,有四川古蔺底马苗民侯炳兴老名:Bangx Wuk(音“蚌误”)迁居石革闹(今石场乡)下街背后,以一百二十两大银租种下街背后槽子地。因立约时未“敬”到当地帮头,这个“地头蛇”便怀恨在心。

侯炳兴有子侯玉贵小名:Rangx(音“让”),自幼好武习文,头顶一碗水竞走十里不溢一滴,师长器重,荐其应试,中文秀才。年十八,父为其完婚,娶仁怀后山陶氏之女。

是年二月初一,侯玉贵一行二十一人,备鞍、轿赴后山迎亲,帮头乘机寻衅说:“你侯玉贵是苗子,不准骑马、坐轿接亲,否则,对你不起!”玉贵置之不理,扬鞭而去。

二月初二,侯玉贵迎亲归来,行至石场中街盐市坝子(即现在的乡文化站门前),帮头聚打手二十二人,手持叉头扫帚在阴沟里蘸上污泥,把迎亲和送亲者们的衣裙全给弄脏,实在欺人太甚。侯家忍无可忍,即召亲友数十人,将帮头一伙打得头破血流,当场围观之数百人无不拍手称快。

W020141104355567294516.jpg

按照苗家风俗,新婚之夜要“扯鸡挂”,给新婚夫妇更名。当晚新郎更名为“You Saod Rangx”(音:幼稍让),给新娘更名为“Box Saod Rangx”(音:博稍让)。

帮头这一伙骨痛思仇,伺机报复。侯氏亲友早有预料,持续相助,双方就这样对恃着。侯氏父子在亲友和群众的支持下,一方面应付帮头一伙的挑衅,一方面向上控诉。六月中旬,上诉到省。时值贵州苗民起义刚过,清政府还心有余悸,因此传讯帮头等十八人,并定于七月初三判决。各地苗胞得到这一消息,纷纷赶来石场助威,把个石革闹挤得水泄不通。

迫于当时形势和群众压力,清政府在七月初三这一天不得不判决:帮头一伙聚众滋事,欺辱苗民,蓄意挑动民族事端,为首者下黑卡(蹲监狱)一年,其余帮凶,各罚款五十两大银,并立据保证以后不再闹事。

官司打赢,斗争胜利的消息一传开,成千上万的苗胞顿时笙箫四起,鼓乐齐鸣,一片欢腾!为了纪念侯氏夫妇坚强不屈,团结率领族人反压迫、争自由,并取得胜利的民族斗争精神,大家一致决定:以斗争起始之日二月初三为苗家的“Ragx”(音:“让”)场,以斗争胜利之日七月初三为苗家的“Saod”(音:稍)场。此后一年两次,相沿成习,便形成了后来的“苗场”。

2022-03-05_221622.jpg

这两个场期的含义十分明确:它概括了那次斗争的始末,并昭告后世:苗族人民不可辱!对任何邪恶势力的欺压,他们都坚决反抗斗争!正是这种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,使民族人民在反动统治阶级的长期高压和歧视下,得以生存和发展。

一百多年来,川黔边界各族人民,每逢赶苗场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赶集,历久而不衰。这是各兄弟民族人民同情和支持苗族同胞正义斗争的表现,这也是各族人民团结战斗、反抗邪恶势力的象征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金沙人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102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